<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当前位置:首页 > 法治文化 > 法史故事

        李白流放夜郎案

        来源:足球比分365cv_beat365体育亚洲网页版_365体育平台真假怎么分法宣办2022-03-07

          

        图为明·崔子忠《李白藏云图》轴。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的这首《早发白帝城》透露的喜悦之情即使相隔一千多年,我们依然能在字里行间感受到。那原因是什么呢?可能我们在背诵的时候没有特地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当时李白因罪被判流放夜郎,忽然接到了赦免通知,免去流放服役之苦,重获自由,自然欣喜万分。能让高力士脱靴、杨贵妃磨墨的诗仙李白为何会被流放夜郎呢?这就要从“安史之乱”说起了。

          天宝十四载(755年)十一月,镇守东北边的平卢、范阳、河东节度使安禄山于范阳起兵造反,33天便攻下洛阳,“安史之乱”爆发。天宝十五载(756年)六月,唐军在灵宝山道被伏击,大败溃散,20万人只剩约8000人,仓皇逃回潼关。潼关失守,中门大开,叛军直逼长安而来,唐玄宗带着杨国忠、杨贵妃等仓皇逃往四川,途经马嵬驿时,发生兵变,将杨国忠、杨贵妃等杨氏一族悉数处死。

          经此一役,玄宗西逃入四川,太子李亨北上灵武称帝,是为肃宗,玄宗为太上皇。七月十五日,玄宗逃到汉中时,听从了房琯的建议,下出分置的制诏,命永王李璘为山南东路、岭南、黔中、江南西路节度都使,“以少府监窦绍为之傅,长沙太守李岘为都副大使”。除了永王李璘,还任命了太子李亨、盛王李琦、丰王李珙,但只有李亨和李璘分赴所任。其实,玄宗用意在于让太子收复黄河流域,李璘负责经略未被安禄山攻陷的长江流域地区。最差的预想是隔江而治。但是受古代的通信速度限制,七月十二日,太子李亨已经在灵武称帝,改元“至德”,遥尊玄宗为太上皇了。七月十五日,玄宗才发出的制诏可谓一纸空文。八月十二日,肃宗灵武称帝的通报才到达玄宗处,无兵无权的玄宗只能无奈接受。但是,李璘接到命令后,就离开玄宗,七月至襄阳,九月至江夏,在江陵招募将士数万人,带领舟师,顺江东下,谋取金陵。诚然,李璘是按照玄宗的旨意在办事,但是江山易主,时移世易,肃宗怕他占据江南富庶一带,拥兵自重,争夺帝位,就命令他脱离兵将,到四川见唐玄宗。他不从命,还没有来得及准备争夺帝位,便被唐肃宗以谋逆、割据江东的罪名出兵围剿,后于江北兵败,被皇甫侁所杀。

          李白在“安史之乱”爆发后,携家人南奔,上了庐山。永王李璘在到达江陵之后,先后三次派人上庐山请李白下山。至德元载(756年)十二月,李白随韦子春下庐山,加入了永王李璘的幕府。刚开始,李白对永王是抱有期待的,曾自比乐毅,将永王比作燕昭王,但过了两个月他就对永王失望了。他发现李璘没有打算重用自己,只是想借自己的名头而已,“徒尘忝幕府,终无能为”,恍如一粒微尘,便萌生退意,从前线逃亡了。然而现实的环境没有给他提供宽松的处变之道。李璘最初领的是玄宗之令,但当他知道肃宗已经即位,还忘公谊而急私愤,不思“总江淮锐兵,长驱雍洛”;肃宗面对安禄山、史思明的叛军,却执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先对李璘下手。李白夹在中间确实如同一粒微尘,无力改变时局,也无法逃脱命运。至德二载(757年)二月,李璘失败被杀,李白虽然不是他主要的谋士,但也受牵连被捕,被关在寻阳的监狱里,这一年李白已经56岁了。

          因为附逆得罪,李白被捕入寻阳狱中。尽管在李璘幕府中只有两个月光景,按罪也当诛。好在郭子仪施以援手,才改为流放夜郎。当时宣慰大使崔涣和御史中丞宋若思为李白极力奔走,认为罪轻应放,并上书朝廷,荐李白可用。但唐肃宗不允许,只是将他假释出来。结果,李白终未能躲过这一劫,当年十二月底,对他判处的刑罚是加役流。

          李白虽然不是李璘集团的核心,也从未起到重要的作用,但他的诗作实打实地歌颂了永王。《唐律疏议》卷第一名例律第6条“十恶”中的“谋反”规定:“谋反,谓谋危社稷。”即策划动摇皇帝的统治。对于“谋反”罪的认定范围极宽。已行即罪、不必有害,出言即罪、不必有行,但谋即罪、不必有言行,并且一人即可称谋、不必二人或多人。只要施行,不论有害无害即有罪,只要说出来不必施行也构成“谋反”罪,而且不必多人合谋,只要一个人即可称“谋”。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对罪名的描述类似于现代刑法理论中的危险犯。

          《唐律疏议》卷十七贼盗律第248条“谋反大逆(问答一)”规定:“即虽谋反,词理不能动众,威力不足率人者,亦皆斩(谓结谋真实而不能为害者。若自述休征,假托灵异,妄称兵马,虚说反由,传惑众人而无真状可验者,自从祆法);父子、母女、妻妾并流三千里,资财不在没限。其谋大逆者,绞。”由此可见,“谋反”罪的定罪范围非常宽泛。而且,只要定罪都应处斩,而且家人也要连坐流三千里。所幸,我们从李白刑罚的执行情况推知,他应该被判的是加役流,役三年。李白在《江上赠窦长史》中写道:“万里南迁夜郎国,三年归及长风沙。”此处的三年应为确指,非虚数。

          于是,至德二载(757年)十二月李白开始了他的流放生涯。“江行几千里,海月十五圆”,李白在水路上生活了十五个月,抵达巫峡,终于盼来了好消息。乾元二年(759年)三月,因关内大旱,肃宗大赦天下,“天下现禁囚徒,死罪从流,流罪以下一切放免”。于是有了这首着名的七绝《早发白帝城》。

          (作者: 胡艺;文章节选自胡艺《案卷里的唐朝法律故事》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来源:中国普法网)

        • 总篇数

        • 总阅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