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惠山区堰桥街道始终把握新时代民族工作方向,牢牢攥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守正创新,开拓进取,深植民族工作之树,广结“红石榴”之果,始终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摆在重要位置,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不断推进街道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向纵深发展,并取得累累硕果。
夯实组织之“基” 营造民族团结良好换位氛围
一是加强党的领导。始终把民族团结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年初成立创建民族团结示范区的领导小组,由街道党工委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分管民族工作的副主任和统战委员担任副组长,民宗、统战、宣传、组织、文明办和商会等部门负责同志为组员,相关部门负责民族团结创建工作的组织保障、舆论宣传、阵地建设、东西部协作等工作。街道党工委(扩大)会议每季度研究一次民族团结创建工作,由党工委和办事处分管领导汇报创建工作进度。
二是强化理论武装。街道党工委中心组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中关于民族工作的内容,并加以贯彻落实。三是理顺工作机制。完善党委领导民族工作的体制机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 [图片]
汇聚各方之“助” 架起民族团结同心之桥
一是连起扶贫帮困同心桥。在街道的全力支持下,“中国好人”俞斌老师成立“俞斌公益助学爱心工作室”,汇集堰桥机关干部、爱心企业家,上百次走进广西百色、四川大凉山、青海海东等地区,帮扶结对少数民族贫困学生家庭;爱心企业家胡国良,捐资281万在云南文山学院设立“于锦雄”助学奖教基金,携手堰桥胡家渡20余位爱心企业家成立 “惠爱•胡家渡”基金,定向帮扶青海海东50名多少数民族学生;“江苏好人”徐伟栋与爱心伙伴们在堰桥街道成立“爱心大使和谐菁英会”,他们走进青海、云南等18个省的50多所中小学校,“一对一”资助少数民族贫困学生600多名。二是架起支教助学同心桥。自2018年起,堰桥街道先后派出4批10名教师赴青海海东支教。支教先行者们本着“有志而来,有为而归”的初心,扎根一线,勤耕教研,在海东的大地上留下了堰桥教育人有情怀、能担当的印记。江苏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周雪琼,是足球比分365cv_beat365体育亚洲网页版_365体育平台真假怎么分天一第二实验小学一位“宝藏”教师,奉行“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理念,用实际行动践行民族团结,主动结对帮扶2个回民家庭、1个藏民家庭,用爱潜心深耕雪域高原民族团结之花。三是搭起健康扶贫的护心桥。自2018年起,堰桥街道累计派出8名医务人员赴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中医医院、乐都区中医院、乐都区人民医院,给予健康人才支持。吸收青海当地医生前来惠山区第二人民医院、堰桥街道卫生服务中心进修学习47人次,为少数民族地区医疗水平的提高贡献堰桥力量。
优创平台之“利” 焕活民族团结内生动力
一是服务东西协作,打造各民族合作惠农平台。近年来,街道组织商会、西漳片区11个社区与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三合镇新安村签署“东西部协作帮扶协议”,每年11个社区购买新安村一万多桶菜籽油,价值50万元;商会购买该村近50万元的土豆、牛肉等农副产品,促进该地区农业和畜牧业的稳定发展,为共同富裕贡献堰桥之力。二是搭乘“数字快车”,创建各民族共居共学平台。无锡天一第二实验小学有着回、满、布依、土家、蒙古族等13个民族的学生,为推动民族融合,学校以石榴籽“抱团”的生动形象,设立了学校“红石榴家园”。线下,每年组织校内少数民族师生开展民族团结系列主题活动;线上,建设数字智慧平台融“爱”,依托江苏省智慧校园试点校的平台,建立“云上同心群”,与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第一小学建立友好结对关系和共建伙伴。
三是聚焦基层治理,搭建各民族协商议事平台。街道成立“吴韵•同心”实践基地,打造“红石榴家园”阵地,利用基地为各族群众展示各自的工作、生活提供广阔的舞台,筑牢街道最广阔的民族工作统一战线。搭建“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平台,发动辖区少数民族人士参与民生、社会治理和人居环境改善等方面的协商议事活动,为社区基层治理建言献策,筑牢各族群众共居共事共乐的基础。
凝聚文化之“和” 发掘民族团结最强内核
一是紧扣主线宣传,凝聚思想共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组织宣传教育,每年开展一次“民族团结宣传月”活动,利用文艺晚会、宣传栏和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推进党的民族理论、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家喻户晓,积极打造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二是以交流促融合,激荡文化活水。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进校园,利用六一、植树节等时间节点,在学校内组织各族学生同植象征民族团结的石榴树、组织各种民族主题班会、观看民族团结教育片、举办民族特色书画展等活动,拉近各民族孩子间的距离,传递民族团结情。在中秋、元宵、端午、春节等中华传统节日,积极展示本地文化,同时把少数民族的经典节目搬上舞台,各族同胞共庆佳节,以“共识、共享、共情、共乐”推进民族文化融合。
三是扬传统促认同,激发文化共振。进一步传承弘扬以陆定一为代表的的红色文化;以“天上村前”为代表的的科教文化;以王源吉铁锅、西漳大船为代表的非遗文化和“三月三”民俗文化,把保护和弘扬本地传统文化作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的“根”和“魂”。通过不断强化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充分挖掘、丰富各民族文化内涵,以共同的文化认同建设共有精神家园,增强堰桥各族群众的文化自信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以文化之“和”推动民族之“和”。
下一步,堰桥街道将继续发扬“闯”的精神、“创”的劲头,紧紧围绕街道高质量发展总目标,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健全创建活动的长效工作机制,着眼促进各民族加强交往交流交融,让各族同胞在堰桥这片“一包三改”热土上休戚与共、荣辱与共、命运与共,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抱在一起,共同建设伟大的祖国,共同创造美好生活。
(供稿:民宗处、惠山区委统战部)